一、舆情传播情况
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,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共监测到水产行业舆情信息264.75万条。其中,网站与APP信息量比较大,如:网站148.72万条(占56.17%)、APP共79.48万条(占30.02%)。
从数据统计来看,网站、APP、论坛舆情发布量相对突出,但从活跃的网站来看,报道信息量排名靠前的网站主要为新浪微博、微信、搜狐新闻、百度贴吧、58本地版、看点快报、百度百家、腾讯网、网易号。
活跃网站
二、舆情特点与涉及的水产品品种
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疫情相关的舆情信息量大。从早期“华南海鲜市场疑似发源地”到“多地在冷链水产品包装上检测到新冠核酸阳性”,再到“甲肝流行病”舆情与“华南海鲜市场供应商忏悔文” “北京新发地三文鱼案板”等舆情,均与疫情相关联。内容涉及产业面临问题、政策实施、质量安全等多个方面。
涉及的水产品品种,三文鱼、牛蛙、海参、黄鳝、黑鱼(乌鳢)、南美白对虾、带鱼等,是今年疫情引起的主要舆情水产品,包括:进口三文鱼案板核酸阳性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规定对牛蛙养殖业的影响等;南美白对虾、带鱼等进口冷链水产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阳性;年初抖音平台造谣海参养殖不实情况和315晚会曝光海参养殖用药问题,哥老官网红店牛蛙兽药残留问题。
三、2020年水产行业主要舆情事件概述
1.“新冠肺炎疫情爆发,水产行业受影响情况”系列舆情
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包括养殖、加工、流通、餐饮等整个水产产业链,造成价格波动,供应短缺,流通受阻等不良影响。对此,主管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和应急措施,稳产保供、复工复产、运输畅通。包括:召开“菜篮子”稳产保供发布会、启动产销对接平台、《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、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》、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、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》等文件的发布。2月3日至3月9日,监测产业受疫情影响的实际情况及各项政策实施相关信息量达273186条。
2.“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忏悔”舆情-当地警方追责立案处罚
2月16日晚,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教授举报“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忏悔”一文恶意抹黑水产品,16-17日,我会组织人员向平台及公安部网安办投诉,并对舆情进行全网监测,并在“中国水产品”微信公众号编发《造谣! 惹怒华中农大教授》辟谣文章,大量水产官方媒体纷纷转发。17日下午6点11分微信平台将此条微信定性为谣言,当天晚上腾讯专门发文辟谣,此条谣言传播得到了有效遏制。至2月18日,该谣言转发量为0。18日以前转发的微信微博谣言文章已全部删除。至2月19日下午2点,“华南海鲜市场供货商忏悔”谣言文章的新增转发量为0,而关于该舆情的正面辟谣宣传逐渐增多。2020年12月,经法院最终判决,该造谣团伙三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认定为犯寻衅滋事罪,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2、11、10个月。
3.“甲肝流行病”舆情
2月底,一则以图片形式散播的“紧急通知”称:庄河中心医院检验科就诊12人中5人确诊为现在流行甲肝,建议少吃贝类和海货,注意防范。3月7日晚间,一则加盖了“九州通(锦州)医药有限公司”公章的《通知》在微信等各大网络流传,称“近期,大连和丹东地区因食用海产品而引起甲肝流行病爆发”,造成舆情量激增。3月9-10日,辽宁省卫生健康委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发布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知识普及和预防措施。3 月 12 日,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,大连市卫生健康委表示:庄河市甲肝发病数目前已呈下降趋势。由于相关部门积极发布饮食提醒,公开发布病例特点与预防措施,及时引导公众从“恐慌”转为积极、科学的认知及预防。自2月25日至3月13日,共监测到舆情信息12911条。
4.“野生动物保护与规范蛙类保护管理”相关舆情